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本期邀请袁隆平院士等三位专家,从居安思危、经济视角、党史故事的角度进行探析——。
【居安思危】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
敬天惜粮、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年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但是,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我是研究杂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粒粮食可以说吸天地日月之精华,附农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员想方设法钻研怎样提高水稻产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粮食增产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当看到提高产量的粮食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厂食堂、酒店宾馆、学校饭堂,白花花的米饭倒在泔水桶里,太刺眼了!现在,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超过10%,大型聚会的浪费更是接近40%。虽然他们是用钱买的,但是没有粮食的时候,有钱又怎么样呢?过去说:两个金元宝挑不到一个窝窝头;20世纪60年代,有人拿着当时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钱想要买一斤粮票,但是买不到。有钱也不能填饱肚子啊!
提倡节约不是强制做什么,也不是要求少吃饭,更不等于缺粮,而是提醒人们铭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之诫,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对饥饿会有深刻的印象,我曾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真是锥心般的刺痛。在那个困难年代,粮食非常珍贵。因为经历过饥饿的痛苦,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粮食格外珍爱。(袁隆平)
【经济视角】从经济学视角看餐饮浪费
党的十八大以来,餐饮浪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但有些地方餐饮浪费仍触目惊心,宴请礼仪、酒桌文化等旧俗沉渣泛起,破坏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要求每个个体要爱惜有限的财力物力,做到不浪费、不挥霍。但博弈论的“纳什均衡”却揭示了个人“理性选择”的悖论:人们从利己目的出发做选择,结果往往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现实中,每个人都知道节约粮食和节约金钱的好处,如果都这样,那么人人都会得好处。然而,由于“请客文化”的影响,觉得请客不把菜点到琳琅满目,是很没面子的,其他人都这样做,自己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收获负面的印象和评价,从而受到人际损失。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攀比,结果在收益很小的情况下,损失很大。每个人都知道最好的选择是节俭、适度,但每个人都陷在困局里出不来。更为严重的是,与“囚徒困境”不同,餐饮浪费损害的是公共资源、国家粮食安全。
炫耀性消费、挥霍型消费等不仅加剧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还会扩大社会不公的观感。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在社会上弘扬一种节约节俭的风气,有利于抑制不公平现象的滋生,有利于抑制“我有钱、我浪费”的不良社会风气,也有利于抑制社会财富分配差距扩大化的趋势。按照生存经济学规律,对不同的消费方式进行分级征税是遏制餐饮浪费的可行选择。
此外,过度餐饮浪费会导致粮食需求的“虚假上升”,在粮食供给没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就会拉高粮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供求原理,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事实上,在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下,除非有革命性的农业技术出现,否则,粮食供给水平要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实为难以实现。
而且,粮价上涨与劳动力工资补涨会形成“协同效应”。从劳动力看,90后逐步开始就业,农民工劳动力新增供给明显减少,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农民工工价的补涨是不可避免的,工价的补涨也必然带来粮价的补涨,粮价的补涨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价的补涨。而且,如果大量进口粮食,就会导致国际市场上的粮价飙升和钾肥价格的暴涨,反过来促使国内粮食价格的飙升。
经济学讲究资源的优化配置。遏制餐饮浪费不仅符合“经济人”的理性选择,而且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是有帮助的,是有利于粮食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 周跃辉】
【党史故事】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和高风亮节,为全党、全国人民作出了表率。
毛泽东同志历来提倡节约,反对浪费,而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1958年9月,他到安徽视察工作,见到当地领导,就“约法三章”:“第一,不要请我们吃饭;第二,我也不请你们吃饭;第三,按伙食标准用餐,不喝酒。这三条,希望大家能监督我们。”吃饭时,地方同志按照要求就上了一小盆小米粥,几个小馒头,一碟土豆烧肉,一碟韭菜炒鸡蛋,一碟炒青菜和一碟干炒辣椒,而且每盘菜的分量都不多。毛泽东吃得很香,吃完饭,他把茶水倒进碗里晃了晃,然后把碗里的几颗米粒连同茶叶一起吃进嘴里。他高兴地说:“吃得很够嘛,很舒服嘛!”又说:“哪天全国农民都能吃上我们这样的饭菜,那就不错了。”
周恩来同志堪称勤俭节约的楷模,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从不舍得浪费一粒粮食、一片菜叶。吃饭时,掉在桌上的饭粒他一定捡起来吃掉。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总理,您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就不要吃粗粮了!”他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1959年6月,麦收季节,周恩来到石家庄视察。在槐底村的麦田里,他发现还有丢掉的麦穗,就蹲在地上捡了起来。当地干部很难为情地说:“总理,这是捡过一遍的。”周恩来说:“捡过的没捡干净还要捡嘛!丢了麦子太可惜,要发动群众再捡,一定要做到精打细收,颗粒归仓。”当地干部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再捡,做到丰产丰收。
朱德同志出身贫寒,家里众多的兄弟姊妹勤苦劳作、省吃俭用供他读书。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报答兄弟姊妹,他把每家的一个孩子接到北京读书生活。虽然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在当时工资不算低,但十几个孩子的吃穿用度也常常让他们捉襟见肘。有一次,秘书告诉朱德和康克清,这个季度粮食吃超了50斤,请示是不是从有关单位把这些粮食补上。朱德坚决不答应,说自己会想办法补上亏空。后来朱德指导厨师用蔬菜和野菜做“菜糊糊”让大家吃,并对大家说:“今天请你们吃这顿饭,是让大家不要忘记过去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国家经济困难,我们要和人民一起共渡难关,能节约一点是一点。”就这样,他和家人坚持用“菜糊糊”代替粮食,硬是一点一点把亏空的粮食补了回来。(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阎丽)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2019年热文top10
1. 逆转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发文了:2型糖尿病是简单的疾病,减肥或逆转病情!
2. 刚刚,science发布2019十大科学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兰花“唤醒”抗肿瘤基因
4. 读者泪目!《柳叶刀》全中文发表中国医学博士「家书」:给父亲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还脸红的人,或面临更高的痴呆风险
7. nature重磅!第一个完全合成且彻底改变dna密码的生物诞生了
8. 这不是一颗大榛子!science发表新型口服胰岛素,或将取代传统注射
9. science为防秃顶支招:先从不脱发开始...
10. 改变精子速度,可以影响后代性别?
参考资料:http://www.ztwang.com/news/1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