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编程,面向未来“玩真的”
多年来,“青少年”和“游戏”两个词放在一起,往往容易引起人们负面的联想。青少年沉迷游戏问题,始终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今,将孩子们对游戏的喜爱,部分转化为对编程的热爱,是否行得通?
一个16岁的巴西少年,开发了一款广受欢迎的游戏,在拥有9000多万月度活跃用户的全球最大的多人在线创作游戏工具roblox上,这是整个2018年最成功的一款作品。游戏开发出来后,一个15岁的美国少年为它做出了市场推广方案,比如怎样推广给更多人,怎样在视频平台上进行讲解,等等。游戏有了收入之后,他们引入了一个英国少年来管理整个财务。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发达国家并不陌生。在这套完整的体系中,青少年可以很早就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在编程上创新,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像这样的青少年开发者,roblox上有500万人。他们中,或许将涌现出很多未来的科技公司创始人。
让孩子们学习编程,探索未来,这样的场景并不只是“看上去很美”,而是正在成为现实。未来,不会点儿编程,一个人很可能就跟不上社会发展。
青少年开发的游戏有了发布平台
“现在已经可以想象,未来每个人可能都离不开信息互联网、电子终端了。未来所有人生活、学习、工作都和这些有关系。”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马晓轶认为,让青少年在人生的早期更好地接触这些,让更多孩子更早地具备编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马晓轶打了个比方,就像上个世纪各个国家发力培养工程师一样,未来有多少年轻人懂得编程,将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人才指标之一。
5月29日,腾讯正式宣布与roblox(一款大型多人线上游戏创建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国青少年的创作教育事业发展。面向广大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群体,以创新教育为重点,最终打造出融合教育与游戏的工具,助力中国儿童科技教育。
事实上,此前很多国外学校已经开始用这种全新科技平台进行教学,甚至用于物理、化学等传统科目,将传统教学变成互动式的教育。这种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老师,而是青少年自己开发的东西。多元玩法与友好的创作氛围,让这个平台在全球范围内颇受好评,由于80%的用户在18岁以下,因此教育规划一直是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在roblox上,游戏都是青少年自己开发出来的。但游戏不是其中的全部,在这个青少年编程产品体系中,只有一部分结果以游戏形式展现。这一工具以教育类游戏为主,引导青少年学习简易编程,轻松打造和发布自己的游戏,其中90%以上的开发者来自14到24岁的玩家。近期,这一工具还增加了中文支持,让中国学生也可以免费学习编程课程。
腾讯与roblox双方还将正式在中国推出“教育先锋计划”,包含一系列面向青少年教育的项目,覆盖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语缩写)教育”到课堂教育,从线上培训到夏令营、中小学游戏化教学课程等诸多方面。目前,通过与海外优秀工具合作,为中国开发者提供免费工具和开源素材,通过游戏连接世界,推动“科技向善”,也成为包括腾讯在内的诸多推动者的共识。
roblo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戴夫·巴斯扎基说:“我们和腾讯拥有对数字创造力的共同信念,以及通过游戏将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愿景。”
青少年编程 面向未来“玩真的”
编程是许多发达国家青少年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之一。
3月26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新教科书审定结果,要求从明年4月起,将编程作为必修内容加入小学算术和理科教科书中。按计划,日本文部科学省规定到2020年小学必须确保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编程体验学习机会,到2021年初中必须提供计算机编程课程内容,根据学生个性需求提供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增进学生对计算机、大数据等的理解。
即便如此,日本东洋大学信息合作专业的坂村健院长对未来形势仍表示担忧:“现在日本虽然把编程列为了小学必修内容,但是和国外的教育比起来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把编程专门列为一门学科并不断充实内容,日本还会在世界上落后。”
这可能并非危言耸听。
在英国,从2014年起,政府在5-16岁学生的义务教育中加入了编程教育;在美国,2015年,政府提出计划10年普及中小学生编程教育,并投资40亿美元开展少儿编程教育;在芬兰,2016年8月开始实施新的《国家核心课程大纲》,首次将编程纳入小学教学大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授编程;在澳大利亚,2016年正式将编程引入全国必修课程;在韩国,教育部规定从2018年起将编程纳入小学正规必修课程……
通过使用新工具,将孩子们带入编程世界,也已成为各国普遍的做法。
新加坡就是个典型。2014年,新加坡教育部开始在一些中小学展开“code for fun (编码乐)”计划,以小学至高中生为对象,鼓励他们学习编码和“计算思维”等,通过趣味方式,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2016年,新加坡政府对外宣布,在未来20年内,要把新加坡变成智慧国,配合这一愿景,多所中小学推出编程学习项目。2017年,新加坡全面推动少儿编程教育,中小学考试中加入编程考试科目。
在推出“编码乐”计划时,新加坡有关人士提到,学习“计算思维”等对孩子们是一种挑战,但是一些好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轻松地上手,不但富有教育意义,而且非常有趣,这其中就包括“scratch”(一种简易编程工具)等。
值得重视的是,发达国家少儿编程教育普遍起步较早。如今,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少儿编程行业。
编程课逐步进入中国校园
2018年江苏、天津、北京等地的高考数学考卷中,都明确出现了编程相关的题目。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教育界对编程的重视与日俱增。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课程设为基础课程,单独列出课程标准。在这份标准中,至少17页明确提及“编程”。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
事实上,在很多地方,编程课已经进入校园。
2017年9月,浙江省新高考改革将信息技术纳入当年高考选考科目。与此同时,浙江省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中,有48所“211”高校的338个专业指定信息技术为选考科目。
2018年,重庆市教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开足开齐编程教育课程,小学3至6年级累计不少于36课时、初中阶段累计不少于36课时,并提出小学阶段感受编程思想,初中阶段将实际问题解决与算法思想形成联结,高中阶段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等要求。
类似这样的改革并不鲜见,上海、安徽、江苏、山西、陕西、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都出台了明确的规划或意见,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其中既有强调做好硬件配套的要求,也有建议开设scratch等程序设计课程的意见。
roblox相关负责人也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也将与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合作,为老师们提供简单易用的开发工具,帮助他们开发更多用于教育的游戏,提升青少年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以更丰富的玩法、更完善的社区,覆盖中国1.4亿适龄用户群体。
孩子们从开发游戏中得到快乐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多年来,“青少年”和“游戏”两个词放在一起,容易引起人们负面的联想。青少年沉迷游戏问题,始终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今,将孩子们对游戏的喜爱,部分转化为对编程的热爱,是否行得通?
“让孩子们接触更简单、更益智的内容,从小培养对电子设备、互联网更正确的态度,事实上就像‘疫苗’,因为未来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可能是无菌的,一定会有负面因素在。”马晓轶告诉记者,寓教于乐的重要前提是游戏的品质要高。马晓轶在和很多家长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家长的担心是对的,但应对方式不一定是最优的。
面对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寓教于乐并不容易。事实上,这一直是教育的难题。在中国,腾讯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从很低的起点开始,平滑进入更难的阶段。
首先是低门槛,需要从零开始,让孩子们刚学到一点知识就可以开发简单的游戏,获得成就感;其次是社交,孩子们开发的游戏,要让更多朋友玩到,在大家的赞美声中得到鼓励,乐于进行更多尝试;再次,要把挫折感降到最低,一旦孩子遇到挫折,工具会比家长更有耐心,不停地鼓励他们越过挫折。
以科技工具帮助孩子们树立对未来科技的观念,是把这一产品引进国内的最终目标。其所希望的是,有利于提升国民数理教育竞争力,助力国家科技教育,有利于国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战略的教育推广与实践行动。
参考资料:http://www.ztwang.com/news/1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