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特警队员突然出现在了一栋居民楼的楼顶。其中一位带着绳索,迅速做好准备,然后滑降到目的楼层,执行“任务”。
不用紧张,这不是凶险的案件现场,而是特警队员在帮焦急等待的求助人取被反锁在家中的“救命药”。求助人在小区院里就能找到特警队。从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差短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场面并不常见——特警队就“住”在自家小区里。接到指挥中心的任务时,他们在最危险的现场与穷凶极恶的歹徒斗智斗勇;接到邻居们的任务时,这些“猛虎猎豹”般的特警队员又温和细心地帮老人调手机、抬轮椅,给衣着单薄的求助者披上自己的外套,把这些小事耐心地做好。
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特警大队的驻地位于东城区的一个老旧小区内。院里以退休老人为主。小区楼龄较老,没有电梯,人员密集,一些高龄独居老人子女还不常在身边。久而久之,这群身着警服的“邻居”担当起了他们日常生活守护者的角色。
在90后特警队员刘洋看来,邻居们的信任弥足珍贵。“我们平时面对犯罪分子的情况比较多,相对负面。但是我帮助他们(小区居民)的时候,算是一种缓解吧。”刘洋说,“他们对我那一乐,就让我对自己也挺认可的,我的付出就有了回报。”
我们都是人民警察,这是一个大的前提
刘洋从警10年,也与这个院子相伴近10年。在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和紧张的日常训练之外,他生活里的很大一部分精力留给了院子里的老人家们。有的老人不会用手机,或是网不行,再或是邻里产生矛盾了,就医腿脚不便需要求助了,便会来找家门口的特警队员。
在刘洋看来,这些生活小事琐碎但是有价值。“我们都是人民警察,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只是我的警种不一样,但这不是说我只干特定的所谓‘应该是特警干的活儿’,如果那样的话,我当警察就失去意义了。”
刘洋并不是警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一开始,在特警训练的部分科目里,他并不占优势。一个大难关便是索降。起初的每次考核,在顺着绳索快速滑降至地面这件事上,刘洋总有些磕磕绊绊。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深夜里,一位居民向正在值班的刘洋求助。他的钥匙和急需的药品一起被锁在了家里,深夜还不好找开锁公司。为了帮居民取出急用药品,刘洋从六楼滑降至五楼,开窗进入,帮这位居民解决了燃眉之急。
后来,连刘洋自己也觉得神奇。本来一直在索降上不那么顺利的他,这次居然像突然开了窍一般。后续在考核里,他在此项科目中也表现得比以往都更加优异。
对于刘洋来说,在日复一日对老人的关心中,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实践中,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身警服的真正价值。
你随时打电话,我们都在
2017年的一天,特警队员上班路上遇到院里开进了救护车,当时抬病患需要有人搭把手,于是队员们便主动一起前去帮忙。也是从这次开始,刘洋结识了自己的“忘年交”杨奶奶。当时帮助的病人便是杨奶奶的先生。
大队政委张科伟回忆,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不一定非要等着居民来求助,他们也可以主动向前一步,了解居民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院内老人多,队员更可以在平时就多关心老人们,并及时提供帮助。
刘洋总觉得跟杨奶奶很有缘。他们的生日日期是同一天。两人年纪差了一甲子,但是沟通起来却没什么障碍。刘洋和队友一有机会就会去探望她。两人还加了微信。刘洋说,杨奶奶经常会给他的朋友圈点赞留言,尤其是刘洋发孩子的照片时,杨奶奶常会跟他讲如何科学“带娃”。如果一段时间杨奶奶没给他评论,他就会上门看看情况。
“院里的老人很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经常不好意思麻烦我们。所以我有时候就联系他们家里的家政人员,从侧面了解一下老人的情况。如果状态不好我们也会及时去看看,就医时需要帮忙我们会主动前往。”刘洋说。
对于特警队员来说,这些日常的关心不是谁单方面帮助谁。这些老人每个人都有一段厚重的故事,从与他们的交往中,刘洋觉得,老人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他们讲述的人生故事给他很多启发,也让他身着这身警服时信念更加坚定了。
队伍里上上下下都跟小区居民或多或少产生了交集,也有更多故事正在发生。张科伟说,他们曾经跟这些退休老人的单位联系过,主动了解情况和需求,也把队里的值班电话包括他本人的凯发旗舰厅登录的联系方式通过印警民联系卡等形式发放到居民手里。民警上门时,他们还特意嘱咐那些需要重点关注、可能有需求的高龄老人,“值班电话是24小时的,你随时打,我们都在”。
人有去留,但真诚“住”进心里
居民李女士曾给特警大队写过一封感谢信。她的父亲是原第四野战军老战士,晚年身患多种疾病,只能卧床休养。子女工作原因不在身边,老人每次去就医都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特警大队。从那以后,每次她的父亲看病就医,特警大队都会安排专人接送。因为没有电梯,4名特警队员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用轮椅抬着老先生。这一抬就是5年,直到老先生去世。
抬轮椅的人不断在更换,特警背过的老人也有人离开。但是这些经历,给老人和特警队员都留下了深刻印记。院里常有老人逢年过节便来送月饼、鲜花、绿植、锦旗表达心意。而对于张科伟来说,他能感觉到,在帮助居民的过程中,队里的青年民警取得了很大进步。
“淡化警种的意识,强化警察的责任,不管遇到什么情形,只要老百姓有困难来求助,我们就要及时给予帮助。”张科伟说,在年复一年对老百姓的近距离帮扶中,队伍里形成了一种意识,“只要对老百姓有意义,只要我力所能及可以办,就要积极去做”。
“损失点自己的休息时间和精力,跟你付出得到了老百姓真心的认可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没法比。”张科伟观察到,新警进队,看到老队员这么做,就会潜移默化跟着一起做。“他们就会觉得帮扶老百姓就是应当应分的事情,不需要我们额外再去教育。大家在小事上都这么团结一心,去为百姓着想,遇到大事情的时候大家也义无反顾地去尽全力。”
观察小区,发现问题,主动帮助解决,也成了特警队的“习惯”。随着时代发展,小区机动车越来越多,停放杂乱,容易引起纠纷。小区里的居民看到了他们平时对老人们的帮助,也很信任他们。要是有人打电话要挪车恰好他们又不在家,为了防止产生矛盾,很多居民选择把车钥匙放在特警大队值班室,需要的时候队员会及时帮忙。后来,特警大队更是主动出面与各个产权单位沟通协调,重新划线调整车位规划。
特警们住在小区里,也用真心真意“住”进了小区居民心里。很多居民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特警队的喜爱。一位魏姓老人是摄影爱好者,还在自己出版的摄影集前写上序言,专门送给特警队。张科伟非常感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但是一点小事,他们真的记在心里。”
参考资料:http://www.ztwang.com/news/116394.html